歡迎訪問新華制藥(壽光)有限公司官網!


研發中心

 

新華制藥(壽光)有限公司企業技術中心組織機構及運行機制

 

1、技術中心組織建設情況

⑴ 技術中心內部組織設置與調整: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技術中心組織機構,科研開發體系健全,并能夠健康有序地運轉。研究院作為技術中心的主體機構,建立了高效運行的新產品、新技術研發的管理程序,技術中心可根據科研工作的需要,及時進行組織機構設置和人員的調整。

企業內部建立了完善的技術中心組織機構,健全的科研開發體系,健康有序地運轉。全面普及信息網絡,加強科研管理,按ISO9001、GLP、GCP標準建立科研質量保證體系,完善各項基礎管理制度,強化科研進度計劃管理,努力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從戰略高度,重視并積極推進實施“科技興企”戰略,努力為公司科技創新、技術進步配備必要資源,大力推進組織變革和管理創新,建立完善高效的人力資源系統,在公司內部形成了勇于創新、干事創業的良好競爭機制和氛圍,有力促進了企業科技創新工作的深入開展。

1513581629280529.jpg

⑵ 技術中心下屬組織的設置:企業技術中心的科技創新活動在公司內全面開展。根據管理機構及人員變動情況,公司及時調整企業技術中心管理機構的組成人員,技術中心主任由負責技術研發的副總經理靳延輝擔任。公司內部由各專業技術負責人組成了技術委員會;選聘外部學科專家建立專家委員會,作為技術中心的專家咨詢機構,對科研項目選題立項、技術攻關和工藝改進、成果鑒定等提供技術咨詢與專業指導、引進技術的論證。公司各部門各司其責,共同參與企業技術創新工作。企業技術中心辦公室設在公司的技術質量部,下設科技和技術管理主管、專利管理主管等,負責公司產品技術工藝管理、科技項目及成果管理、專利管理、產學研合作及企業技術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

⑶ 與外部單位共建組織及運行情況:從實現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戰略目標出發,與科研院校共建科研中心,開創“企校合作”的合作模式。公司已與許多家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跨國公司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組建了企學研聯合的多個創新藥物中心,共同進行新藥開發,致力于新藥技術研究。

 2、技術中心創新機制建設情況

堅持完善制度建設,不斷改革創新機制,是公司技術中心創新機制建設的基本思路和作法。

⑴ 重視科技帶頭人的培養:牢固樹立“人是根本,是第一資源的觀念”,進一步改革用人機制,不拘一格選用人才。

公司建立了健全的科研開發體系,并能夠健康有序地運轉。以研究院為主體的技術中心,建立了高效運行的新產品、新技術的創新體系,并根據工作需要,及時進行組織機構設置和人員調整,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優秀科技人才脫穎而出。扎實推進人才培養、管理創新及新產品開發工作。公司擁有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的高科技人才隊伍?,F有大專以上科技人員120人、研發人員20人。其中擁有碩士2人,高級職稱5人,中級職稱20人,人員層次和專業結構合理,整體專業素質高。

⑵ 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堅持以人為本,培養造就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隊伍??萍紕撔?,關鍵在人才??萍既肆Y源是企業發展的戰略資源,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因素,大力加強科技人力資源建設,源源不斷地培養造就大批高素質的具有蓬勃創新精神的科技人才,直接關系到公司的前途和未來,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公司把人作為發展的根本,作為發展的第一資源。

提高待遇,加大對科研開發、技術進步的獎勵力度。首先,公司設學歷學位津貼,博士后6000元/月,博士5000元/月,碩士1200元/月,本科生300元/月;對引進的碩士研究生,根據情況給與一次性安家費4-5萬元,對引進的博士研究生,給予一次性安家費20萬元。選派有潛力的青年技術人員攻讀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取得學位后公司報銷學費和相關費用,并享受相關津貼待遇。其次,對課題負責人給予相應的津貼,分1000元/月~3000元/月不等。第三,加大對新產品開發成果的獎勵力度,小試成果獎勵500~4000元,中試成果獎勵2000~5000元,獲得臨床批件獎勵1000~15000元,獲得新藥證書獎勵500~50000元,新產品投產后按利潤提成2~6%。另外公司還修訂了《技術改進和合理化建議管理標準》、《科技進步獎管理標準》,均加大了對科技成果的獎勵力度。

轉變觀念,不斷改革,充分發揮薪酬的激勵作用,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扎實推進管理創新及新產品開發工作。在確保公司戰略前提下模擬市場成本、實現市場化運作的科研新機制,科研人員面向市場選題,科技成果在首先保證公司需要的前提下允許對外轉讓,在規范運作下,組織科技人員對外提供技術服務,以增強科技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也強化科技人員的市場競爭意識,使優秀科技人才脫穎而出。

⑶ 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公司十分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將主導產品的關鍵技術進行專利保護。

⑷ 技術創新投入制度及執行情況:公司高度重視技術創新,建立了完善的、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科研機制,制定了完備的科研開發管理程序及科研管理標準,科研成果評價體系,研發人員績效考核獎勵制度和技術開發費核算管理標準。公司用于科技開發、科技活動的資金每年都超過銷售收入5%,且投入力度逐年增加,使公司技術中心的技術開發條件在同行業中處于領先水平。

3、合作創新情況

長期以來,公司一直堅持走產學研合作之路,并不斷拓寬協作領域。由于公司十分重視產學研合作,逐步走出了一條從最初以項目合作為主、發展到與科研院所共同投資共建新藥開發中心,從與國內科研院校合作為主、發展到與國外科研院所合作的新階段。采取多種方式,加強與國內外科研院所、研究機構、知名醫藥企業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在與山東大學、華東理工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等院校建了企-學-研聯合形式的創新藥物聯盟,與國際著名醫藥公司日本鹽野義、高砂、三共株式會社等建立的長期合作伙伴關系,并努力與國外其他知名企業發展合作關系,致力于新藥技術合作研究與開發。

4、企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以提高企業技術中心創新能力為目標,針對制藥行業研發項目過程中的遇到共性和難點問題,強化化學合成研究、藥物制劑的功能,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和科研裝備水平,加強產學研合作,建立適應時代要求的科研機制,提升企業自主開發的水平,特別是加強公司現有大品種藥物的產業升級和再創新能力,形成關鍵技術或核心技術,在淄博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新華國際醫藥創新園新建企業技術中心創新平臺,增強企業發展后勁。

新華現代醫藥產業創新園建于新華醫藥工業園(西園)內,占地27.4畝,建筑面積44175平方米。其中,研發中心大樓、科技孵化器、服務樓,已于2012年底全部完成投資建設,總投資1.2億萬元。

2010年至2012年技術中心創新能力建設專項的實施,在公司已形成的科研開發體系基礎上,利用公司原有的主要科研設備及儀器,在項目建設期間繼續追加投資,新增了主要用于新藥合成試驗、藥物制劑開發試驗及質量研究工作科研設備儀器。并對新建的科研大樓內的實驗室進行裝修改造,填平補齊新藥研發所需的實驗室設施,建立公用系統等基礎設施,購置各種設備儀器及公用系統配套設備100余臺(套),新藥研發的實驗室設施、安裝各種先進的科研設備儀器。新增固定資產投資4104.40萬元,包括科研設備及分析檢測儀器購置費用2362.33萬元,公用系統工程及配套設施費用1742.07萬元。

通過技術中心創新能力建設專項,強化化學合成、制劑研究所的功能,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科研裝備水平,加強產學研結合,建立適應時代要求的科研機制,提升企業的自主開發水平。建成后的創新園將成為公司和淄博高新區的藥物創新-孵化-產業化“三位一體”和產學研合作的研究開發平臺,建立適應科研開發的管理體制和機制,實現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進程。

建立適應時代要求的科研機制,提升企業自主開發水平,強化化學合成、制劑研究所功能,加強產學研結合,建成后的創新園已成為本企業乃至淄博高新區的藥物創新-孵化-產業化“三位一體”和產學研合作的研究開發平臺,并建立適應科研開發的管理體制和機制,實現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進程。

公司以新華醫藥工業創新園建設為契機,加快技術中心建設,搭建國內先進水平的醫藥研發技術平臺,建立創新藥物研究與開發中心,以藥物化學、藥物制劑、分析化學、生物技術、醫藥信息研究中心為基本架構,建設一個功能齊全、現代化的、具有國際化水平的綜合醫藥研發中心。技術中心科研大樓首期建設內容包括:制劑研究所、制劑質量研究室、分析中心、醫藥信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

研究院作為技術中心的主體機構,是淄博高新技術開發區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致力于創新藥物的研究與開發,保持在新藥創新領域的領先地位,在國內醫藥行業處于領先水平。承擔公司新產品(包括原料藥、制劑、化工產品等)的研究開發和現有產品的工藝改進,按ISO9001、GLP、GCP標準建立科研質量保證體系,建立了完善各項基礎管理制度,強化科研進度計劃管理,下設合成研究室、生物技術室、制劑研究所、質量研究室、信息中心和技術圖書館。

技術中心有包括國家和省市各級拔尖人才、中青年專家、博士、省級首席技師在內的高層次研發團隊,擁有如氣-質聯用儀、氣-光聯用儀、紅外光譜儀、紫外光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儀、制備及半制備液相色譜儀、差熱分析儀等各類大型精密檢測儀器和實驗設備600余臺(套),在國內具領先水平。“十四五”期間,不斷加大科研投入,2020年新增各類用于研發的設備和檢測儀器,儀器設備配置在國內同行中屬國內先進水平。

公司擁有科技圖書館和信息研究中心,其中科技圖書館藏書13萬多冊,包括化學、化工、醫藥、機械等多個學科和中、英、法、德、日、俄等多個語種,CA(美國化學文摘)的齊備程度為國內領先;中外文數據庫專業齊全,訂購了清華大學的學術期刊數據庫、中國醫藥數字圖書館、中國醫藥信息網等大型網絡數據庫,并與國家經貿委信息研究中心及南方經濟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實現了信息共享,在科技圖書館建立了電子閱覽室,研究人員能及時查詢、跟蹤世界最新的醫藥知識和科技動向,使新產品開發緊跟世界步伐。通過收集國內外醫藥產品信息并進行綜合分析和研究,供公司決策者參考。公司每年保持增加圖書資料和數據庫系統的投資。





青青伊人一本线